今天浏览论坛,发现我当时的评论作者给了我一个回帖,让我哭笑不得。如下图。
这里我想尝试也一个小说的写作手法来还原整件事情,整体人物性格及背景均为笔者自己虚拟。
重点是通过不同的维度对此事有了一个新的认知-文化基因。
主人公介绍
小A:23岁技术男。性格:独立,做事有计划性,刚步入社会,缺少经验。对爱情充满憧憬。
小B:21岁女大学生。性格:独立,自我。无社会经验,爱情观不定性。
再一次同学聚会上,小A结识了小B,可以说小A对小B一见钟情,随即小A发起了猛烈的攻势,最终收获了小B的芳心。再恋爱初期他们十分甜蜜,小A只要有空暇时间便去学校陪小B,小B在休息的时候也基本都是和小A腻再一起,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,做不完的事,一切看上去都如此的甜蜜。并且恋爱中的小A彷佛成长了,为他们的以后做了许许多多的规划,比如减肥,规划职业,带小B去完成两个人一起的浪漫时刻等等,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再这一刻显得格外生辉。可惜好久不长,也许是磨合过后发现是性格的原因,也许是小B仍然身处学校,有更多的诱惑,遇到了比小A更浪漫,更能再这一刻陪伴他的同学。他们分手了,小A很是苦恼,我明明没有做错什么,为什么就失去了我喜欢的人。然后拼命的自责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,从而导致了心态上的消极。而小B此刻正享受着另外一位异性的温暖,并且依然憧憬着浪漫的爱情。
故事到这基本就结束了,那么我不禁要反思,为什么当代的年轻人都推崇速食爱情,而且爱情再他们眼中不再是神圣的,更多的只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。我们不妨从文化的维度来进行论证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。
由于文化的差异,西方世界是自由恋爱,再他们眼中爱情是纯粹的,是干净的。所以大部分人即便更换了伴侣,也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伴侣之间这份爱意了(当然预防有人抬杠,这里不代表所有人,哪里都有为了利益而更换伴侣的情况,就像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一样),所以他们更多的时候都是追随自己的内心而活。没有太多负担,在一起和不在一起没有那么多杂念。
而中国就不同了,从小家长就再给你灌输门当户对,找个有钱的伴侣,幸福一辈子,结婚不是简单的事,是两个大家庭结合在一起,等等这些思想。很显然,再你幼小阶段,你已经再接收这些思想,并且这些思想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。但是作为年轻人,我们总会有天真浪漫的时刻,所以以前学校的恋情是最纯粹的,也是最干净的。就如故事中的小A小B般,他们一开始的感情是多么甜蜜,这时候他们的关系没有任何杂质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发现无法再保持一个纯粹的关系,也许小B发现爱情面前原来有这么多问题,例如家人的问题,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些所谓的过来人思想在影响她,这时候的结局自然已经清晰,如果她觉得小A在某个方面不匹配她时,她发现更好的匹配对象后自然要放弃小A。这也是速食爱情一大特征,小B的放弃不一定是不爱了,而是不适合罢了。
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在于此,我们从原来的包办婚姻,到现在的父母干涉婚姻,让我们从小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爱情观---爱情并不能当饭吃,爱情不过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,两个家庭的结合,合适才是最重要的。这其实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,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,竞争也太激烈了,婚姻可能都是我们飞黄腾达的渠道了。那既然这样,为什么我不择优选择呢?
而西方是纯粹的自由恋爱,爱情可以大过一切(参考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),我可以跟你一起Homeless,我也可以跟你分享富贵,我们两个就是独立个体,不需要受任何家庭的束缚,只要我们有爱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
从自由恋爱角度来解读,这就是中西最大的差距,其实说了这么多,无非就是想告诉自己,无论任何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解读,没有对与错之分,只是我相信故事中小A小B的初衷都是单纯的恋爱,只是越到最后越发现身不由己了。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不在单纯,请记住不是你变坏了,而是固有的文化让你不得不再单纯!
以上故事纯属虚构,请读者勿对号入座。